公共卫生
2月发布的科学流言榜来啦!
2017-02-28  浏览:58
紫菜里有黑色塑料袋?

【流言】网上视频疯传一种“嚼不烂”紫菜。它“半透明”,还有一股“腥臭味”,据说是用黑色塑料袋制作的假紫菜。

【真相】 单层的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腥臭味也是海产品固有的味道,而嚼不烂有可能是因为紫菜太“老”了。通过泡发和火烧两种方式可以轻易分辨是真紫菜还是塑料袋。真紫菜吸水后会胀大,塑料袋则不会。真紫菜点燃后无味或有淡淡咸味,塑料袋则有刺鼻化学气味。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进行了鉴别。结果显示,目前未发现样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

密闭空间洗澡易致癌?

【流言】注意!这两种方式洗澡居然会致癌。近期,一篇生活“科普文”很流行:“自来水产生的氯仿是新形态生态杀手,在密闭空间中洗澡愈久,经由呼吸和皮肤吸入的氯仿量愈多。有研究称,每百万人会有12人因此致癌!”

【真相】 氯消毒是目前自来水厂最常用的灭菌技术。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秘书、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毛颖民表示:“无论自来水中的氯气浓度还是洗澡时高温蒸发后的氯气浓度,都是相当低的,对人体不构成危害。”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自来水中氯浓度有着严格的标准。自来水在出厂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在国家要求的浓度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正规合格自来水厂出来的生活用水都是健康的,因此市民不需要过于敏感。

煮饭方法不对吃“砒霜”?

【流言】 一篇题为《中国人最常用的煮米饭方法,让你吃进了最多的砒霜》的文章建议,煮饭时将大米用水浸隔夜,第二天把水倒掉,再加水煮饭,这样大米中的砷残留物会大大减少。因为,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研究大米和大米产品的北爱尔兰学者安迪·马哈尔格教授曾做实验,人们惯常煮大米的方法,会令砷(俗称砒霜)残留在米饭里。

【真相】 不能把砷完全等同于砒霜。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专业教授沈立荣表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对砷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符合标准的大米对人体健康几乎无影响,大家无需谈砷色变。

沈立荣说:“首先,农业部在各地都有农产品风险评估中心,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大米,砷含量极低;其次,对砷含量的控制主要靠环境控制和质量检测,比如避免工业污水灌溉农田,加强土质、水质、稻米的风险检测,靠煮饭的环境或条件来解决作用不大;再者,过度浸泡大米会造成营养的流失。平常洗米、换水几次就行,大米浸泡别超过半个小时。”

正常人多吸氧可保健?

【流言】 不少制氧机厂商为了推销产品,对外宣传称,正常人多吸氧也能保健。这可信吗?

【真相】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发出制氧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吸氧对正常人具有保健作用,制氧机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处方每日使用的时间和流速来使用,从而降低适应症选择不当带来的风险,不适当的吸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消费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制氧机。购买时,应选择到有资质的单位购买,仔细查看产品的注册号及生产企业相关信息,并要注意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核对内容并妥善保存。消费者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c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核实产品有关信息。

 吃禽类会得禽流感?

【流言】 输入性H7N9病例又零星现身,一时间各种关于禽流感的说法又卷土重来:“吃禽类会得禽流感”“穿羽绒服会得禽流感”……

【真相】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中。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经妥善处理后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接触于带毒禽类的机会较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高。但填充羽绒服使用的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环节处理,禽流感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收集羽绒的工人确实是感染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但穿羽绒服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很小。

H7N9禽流感并非季节性流感,在人群中分布也不算广泛,目前只有预防季节性流感的疫苗,尚没有H7N9禽流感疫苗。只要市民注意防护,不接触活禽、不去活禽交易市场,传染风险并不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