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系留无人机的发展不断加快。随着各大通信运营商积极推动相关测试,以及在实际灾害救援中的良好表现,系留无人机正加快走向规模化商用,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18年8月份即将进入中旬,但我国依然处于汛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仍然有可能造成巨大危害。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往往灾区就会出现大面积通信中断,这不仅会对灾区民众的通讯需求产生不便,同时更会影响到灾害救援行动的开展。
如今采用传统方式建立应急通信站、恢复灾区基站,不但效率不高、成本较大,而且也十分困难。现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以及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灾区提供应急通信有了新的便捷手段。
无人机助力应急通信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地理偏僻,对于通信顺畅的需求都是十分迫切的。然而,要想迅速、便利地提供应急通信或是中继通信,并非易事。不过,如今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各型无人机产品应用广泛。凭借机动性、简便性、易操作性等优势,无人机可以很好地承担应急通信任务,在辅助灾害救援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传统的应急通信车一直是保障临时通信的“主力”。但是由于技术条件、自身“硬件”等因素影响,应急通信车服务范围较小,信号稳定性较弱,而且有可能因为道路塌方、拥堵,而无法抵达受灾核心区域,从而难以及时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一般来说,高度是影响无线通信覆盖范围的主要因素。因而,与应急通信车相比,利用无人机来提供通信服务,信号会更为稳定,覆盖范围也更广阔,更加不用受地形条件、道路状况等因素限制,能够快速在灾区构建临时通信网络,满足救灾、联络等需求。
系留无人机日渐兴起
在我国,无人机应急通信的研究与应用较早。此前,受飞行性能、续航能力、搭载能力等因素影响,一般主要选用大中型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作为应急通信平台。近些年来,由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应急通信平台开始补充“生力军”。
不过,由于多旋翼无人机大多体型较小,电池持续能力有限,无法实现长时间滞空,因而业内企业选择开发了系留无人机这一全新机型。相对于其他无人机,系留无人机通信基站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续航能力强。系留无人机与一般无人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系留”二字上。通过采用电缆连接无人机的方式,执行应急通信任务的系留无人机能够获得充足电力支持,从而保持长时间滞空,以更好地保障通信需求。
二是机动能力强。系留无人机可由小型越野车搭载,能够快速抵达灾区或任务区,即便遇上道路阻隔,也能利用无人机的高度、灵活优势,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使用简便。系留无人机通信基站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灵活配置相关设备和模板,因此操纵较为简单,对于“飞手”的要求较低,基本上短期培训即可上岗。
系留无人机“捷报”频传
得益于诸多优势,系留无人机的发展前景颇为市场看好,各大通信运营商积极展开布局。据悉,2016年中国移动就在湖南、北京多地进行了系留式无人机应急高空基站测试;2017年的湖南洪灾与九寨沟地震灾害当中,中国移动又紧急出动了系留无人机通信基站来满足灾区的应急通信需求。
另外,在MWC 2018上,中国移动还在展台上展示了系留式无人机应急高空基站,并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来参观。可见,系留无人机的实际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具备了初步规模化商用的基本条件。
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系留无人机有望继续提升性能表现,为各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及地理限制提供帮助。在应急通信、中继通信等市场需求增长影响下,系留无人机或将成为无人机细分领域中的新翘楚,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
10月18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应急管理大学(筹)举行。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郝军辉出席会议,并为“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揭牌。期待通过联盟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断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0评论2023-10-20
应急管理部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
8月26日,应急管理部在京通过视频方式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国家减灾中心、外交部亚洲司和湄公河委员会负责人出席并致辞,柬埔寨、老挝、越南等澜湄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与会,重点围绕澜湄地区多灾种监测预警政策、技术及区域合作机制等议题交流信息和分享经验。
0评论2021-09-02
黄明会见应急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集体
9月8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会见应急管理系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勉励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号召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学习,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努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评论2020-09-15
中国首家安防应急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正式启动
安防和应急产业作为预防灾害事故、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被全球各个先进发达国家所重视,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和中国,它更是社会民生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2018年仅中国的安防市场规模就达到6600亿元人民币,应急产业规模更是高达万亿,是所有高端重点产业中是增长幅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其全球市场更是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0评论2019-08-15
河北唐山:国家级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在7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上,记者获悉,唐山现有应急装备企业138家,产品涉及自然灾害、生命救护、抢险救援、个体防护等8大类、100余项,实现国家13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和服务的全覆盖,年产值达400亿元。会议期间,唐山再次签约“建筑减隔震产品研发”等12个应急装备项目,总投资达37.05亿元。
0评论2019-08-15
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6月3日下午,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工信部原党组成员郭炎炎,市长丁绣峰,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宋烜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潘利岷,市政协副主席王福艳,市“三个努力建成”专家组组长辛志纯,市政府秘书长张文明,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宋立功出席,副市长孙文仲主持活动。
0评论2019-08-14
科技防汛智能预警 运用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地出现高温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新数据统计,截至7月11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25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1万人次受灾,129.8万人次紧急安置,58.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3.4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761.4千公顷,绝收24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4亿元。
0评论2019-08-07
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开幕
在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0评论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