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多伦多大学开发反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成功率降至 0.5%

2018-06-08雷锋网

“刷脸”,作为一种个人身份鉴别技术,在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护持下精度得以大幅提升,在LFW上,各大玩家在无限制条件下人脸验证测试(unrestricted labeLED outside data)中提交的成绩普遍能够达到99.5%以上。

人脸识别技术日益成熟的背后,作为自带AI落地基因的安防行业(数据大、高试错容忍度),这几年,天网工程广泛铺开、智能系统全局应用,城市秩序得到了更为高效的管理和防护,民生需求得到了更为及时的处理和反馈,违反乱纪的行为能被精准识别和处罚。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也颇受争议。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亚马逊因向美国执法机构提供人脸识别技术而遭到某联盟的谴责。该联盟表示,“亚马逊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向美国警方提供人脸识别服务,可能会导致美国公民的私人数据被滥用及隐私遭到侵犯”。

在他们看来,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前端视频监控摄像机上,可能会打破隐私及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假设美国警方有若干台这样的安防摄像机,同时拥有可疑人员的“黑名单”照片库,那么其他任何人如果与这些可疑人员有一些相像,一旦进入警察的安防摄像机的镜头之内,都有可能受到警务人员的盘问。而大多数美国人不希望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

从这来看,技术应用的双刃剑在人脸识别的落地上就得以体现,且不说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对于人类来说优多(安全)还是劣多(隐私),硬币抛下落地的可能性还是得到了平衡。

近日,多伦多大学教授Parham Aarabi和他的研究生Avishek Bose开发了一种算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光转换”,可以动态地破坏人脸识别系统。

与上述联盟控诉亚马逊的理由一样,这位大学教授也考虑到了隐私问题,“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先进,个人隐私成为了一个真正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反人脸识别系统被研发的原因,也是该系统的用武之地。”

根据Aarabi的说法,他们主要采用了对抗训练(adversarial training)技术,使得两个神经网络相互对抗,一个神经网络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人脸数据),另一个神经网络试图去破坏第一个神经网络执行的任务。

据悉,他们的算法是在包含不同种族,不同光照条件和背景环境下的超过600张人脸照片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的(业界标准库),两个神经网络相互对抗会发形成一个实时的“过滤器”,它可以应用到任何图片上。因为它的目标——图像中的单个像素是特定的,改变一些特定像素,肉眼是几乎无法察觉的。比如说检测网络正在寻找眼角,干扰算法就会调整眼角,使得眼角的像素不那么显眼。算法在照片中造成了非常微小的干扰,但对于检测器来说,这些干扰足以欺骗系统。

“此前多年,这些算法必须由人类去定义,现在的神经网络可以自主学习。目前我们的算法将人脸识别系统中被检测到的人脸的比例降低到了0.5%。我们希望在APP或网站上提供这种神经网络系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市场,”Aarabi教授说道,“另外研究报告也将在2018年IEEE国际多媒体信号处理研讨会上发表”。

其实,破坏人脸识别产品识别率的产品并不少见。早在2016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就设计了一种眼镜框,可以误导面部识别系统,使其产生错误的识别。

该类软件在学习人脸的模样时,它非常依靠于特定的细节,如鼻子和眉毛的形状。卡内基梅隆大学打造的眼镜并不只是覆盖那些脸部细节,还会印上被计算机认为是人脸细节的图案。

收藏
评论
“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
10月18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应急管理大学(筹)举行。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郝军辉出席会议,并为“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揭牌。期待通过联盟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断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0评论2023-10-20

应急管理部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
8月26日,应急管理部在京通过视频方式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国家减灾中心、外交部亚洲司和湄公河委员会负责人出席并致辞,柬埔寨、老挝、越南等澜湄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与会,重点围绕澜湄地区多灾种监测预警政策、技术及区域合作机制等议题交流信息和分享经验。

0评论2021-09-02

黄明会见应急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集体
9月8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会见应急管理系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勉励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号召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学习,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努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评论2020-09-15

中国首家安防应急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正式启动
安防和应急产业作为预防灾害事故、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被全球各个先进发达国家所重视,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和中国,它更是社会民生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2018年仅中国的安防市场规模就达到6600亿元人民币,应急产业规模更是高达万亿,是所有高端重点产业中是增长幅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其全球市场更是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0评论2019-08-15

河北唐山:国家级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在7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上,记者获悉,唐山现有应急装备企业138家,产品涉及自然灾害、生命救护、抢险救援、个体防护等8大类、100余项,实现国家13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和服务的全覆盖,年产值达400亿元。会议期间,唐山再次签约“建筑减隔震产品研发”等12个应急装备项目,总投资达37.05亿元。

0评论2019-08-15

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6月3日下午,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工信部原党组成员郭炎炎,市长丁绣峰,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宋烜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潘利岷,市政协副主席王福艳,市“三个努力建成”专家组组长辛志纯,市政府秘书长张文明,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宋立功出席,副市长孙文仲主持活动。

0评论2019-08-14

科技防汛智能预警 运用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地出现高温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新数据统计,截至7月11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25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1万人次受灾,129.8万人次紧急安置,58.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3.4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761.4千公顷,绝收24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4亿元。

0评论2019-08-07

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开幕
在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0评论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