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0年初步建成产业体系

2018-06-08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7日,工信部公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其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在三年内,中国将初步建成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工业企业建设改造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还将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

到2020年底,中国要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平台。还将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

受访专家指出,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至关重要的起步阶段,这一行动计划为工业互联网的“三步走”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并详细划分了目标、任务及落实主体。中国工业互联网尽管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正在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升级改造企业内外网络

上述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中国将建设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标识解析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同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突破核心技术,促进行业应用,初步形成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工信部电子一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两化融合评估总体工作组组长周剑告诉记者,除了行动计划,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落地措施。后者是一个宏观的顶层设计,而前者在具体目标、任务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化的措施,专项工作组是落实这些措施的具体推进机构。

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计划的首项任务是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行动要求到2020年前,企业外网络基本能够支撑工业互联网业务对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的要求,IPv6改造基本完成;实现重点行业超过100家企业完成企业内网络改造。

根据行动计划,中国将升级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络,通过改造已有网络、建设新型网络等方式,建设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络。建设一批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虚拟化(NFV)等新技术的测试床。

同时,支持工业企业建设改造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络,在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家电、信息电子等重点行业,部署时间敏感网络(TSN)交换机、工业互联网网关等新技术关键设备。

周剑介绍,工业互联网涉及企业内外两种网络,两者的发展现状与要求均有不同。工业内部原来也存在着总线等局域网络,在工业互联网中,这些网络需要升级改造,探索能支持更好实现数据互联的新的架构、新的方案。

外网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网络,原来的一种方案就是直接用既有的互联网,但在安全等很多地方不能够满足工业级的要求,需要考虑用新的方案来推动建设企业间的基于工业级需求的网络。

IPv6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周剑表示,工业级网络的应用相比消费互联网,在时延性、并发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IPv6是面向未来的网络,需要在工业互联网中进一步探索。

构建标识解析体系是第二项重要行动。其目标是,到2018年完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建,承担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机构职能,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启动建设3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020年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形成10个以上公共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

周剑表示,标识解析类似于域名解析,在海量设备联网的时候需要为网上的对象设置编号。因为中国现在没有根系统,工业互联网应用中最顶层的解析服务应该考虑一定的地域分布属性,所以中国需要建设国家顶级节点。

应培育航母级国家平台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核心,平台建设是行动计划的第三项任务。

其目标是,到2020年前,遴选10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体系。推动30万家工业企业上云,培育30万个工业APP。

行动计划要求,编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实施指南,制定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指南,遴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平台。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支撑,也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中国必须培育航母级的国家平台。

在她看来,汽车、电子、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最有潜力建立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海尔等这些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典型,它们大都倾向于面向某一个垂直领域,拥有的用户及开放的资源还不多,尚难与GE的Predix、西门子MindSpher这些巨头进行竞争。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指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的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平台数据采集、开发工具、应用服务等核心技术缺失;二是平台应用领域相对单一,缺乏第三方开发的群体,工业APP数量与工业用户数量的双向迭代和良性发展尚需时日;三是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资源汇聚效应。

她表示,核心技术、产业系统、安全风险等方面短板突出,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供给能力不足,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薄弱,工业互联网服务和应用水平不够突出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此前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刚刚起步。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中50%左右由美国企业提供,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在平台功能、商业化程度、生态体系完整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行动计划要求,推动百万工业企业上云,组织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制定发布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录。支持建设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平台在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编制发布工业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推动百万工业APP培育。

杨春立表示,工业云平台出现后,工业数据和系统正慢慢向云平台迁移。以前很多人认为,推动企业上云是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除了这两个优势之外,企业上云更能解决制造企业里面临的信息孤岛、集成度低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各环节的效率,并带来能力交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

周剑表示,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是关键。在引导应用方面,企业上云是从用户角度来着手的,APP则是从服务提供角度来着手的,就像苹果的App Store一样,这需要产业生态的培育。不过,相对于消费APP场景的通用性,工业APP的场景更为复杂和特殊,而且容错性低,这是工业互联网产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收藏
评论
“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
10月18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应急管理大学(筹)举行。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郝军辉出席会议,并为“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揭牌。期待通过联盟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断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0评论2023-10-20

应急管理部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
8月26日,应急管理部在京通过视频方式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国家减灾中心、外交部亚洲司和湄公河委员会负责人出席并致辞,柬埔寨、老挝、越南等澜湄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与会,重点围绕澜湄地区多灾种监测预警政策、技术及区域合作机制等议题交流信息和分享经验。

0评论2021-09-02

黄明会见应急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集体
9月8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会见应急管理系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勉励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号召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学习,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努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评论2020-09-15

中国首家安防应急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正式启动
安防和应急产业作为预防灾害事故、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被全球各个先进发达国家所重视,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和中国,它更是社会民生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2018年仅中国的安防市场规模就达到6600亿元人民币,应急产业规模更是高达万亿,是所有高端重点产业中是增长幅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其全球市场更是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0评论2019-08-15

河北唐山:国家级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在7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上,记者获悉,唐山现有应急装备企业138家,产品涉及自然灾害、生命救护、抢险救援、个体防护等8大类、100余项,实现国家13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和服务的全覆盖,年产值达400亿元。会议期间,唐山再次签约“建筑减隔震产品研发”等12个应急装备项目,总投资达37.05亿元。

0评论2019-08-15

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6月3日下午,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工信部原党组成员郭炎炎,市长丁绣峰,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宋烜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潘利岷,市政协副主席王福艳,市“三个努力建成”专家组组长辛志纯,市政府秘书长张文明,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宋立功出席,副市长孙文仲主持活动。

0评论2019-08-14

科技防汛智能预警 运用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地出现高温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新数据统计,截至7月11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25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1万人次受灾,129.8万人次紧急安置,58.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3.4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761.4千公顷,绝收24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4亿元。

0评论2019-08-07

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开幕
在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0评论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