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工信部密集调研智能制造相关情况 产业新政正酝酿

2018-06-08经济参考报

我国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但还面临诸多“拦路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滞后的矛盾更为尖锐;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高素质人才缺乏,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这是6月6日记者从2018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大会上了解到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工信部密集调研智能制造并酝酿新策,2018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是重中之重,成为企业热捧的联姻对象,也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

制造业升级遇“拦路虎”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世界工厂,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产业体系。

“但我国机械装备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低端产品大量过剩,高端产品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端基础机械和基础零部件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与国外相比,不仅是产品和质量的差异,软件上也有差距。”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在6日的中国制造业峰会上称,仪表、机床和农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格外明显,汽车、仪表和机床是进出口逆差居于前三的薄弱行业。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冰也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低端产品起家,向高端产品发展,是一条艰难的创新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中国智能制造还处于比较分散和竞争力较弱的初级阶段。徐东华说,我国智能制造侧重于技术追踪及技术引进,在高端电子装备制造、极限制造、生物制造和芯片制造等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领域投入不足,原始创新匮乏,制约了我国智能制造的推进。而且,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加重了对国外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的依赖。此外,我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自主制造上的问题,表面看是核心技术支撑的生产制造能力不足造成的,但从深层次来看,是包括配套、制度、文化在内的系统性支撑不足。这就决定了改变也必须是系统性的,依靠单一技术、单一产品的突破短期有效,但长期还是难预见中国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刘家平称。

工信部密集调研酝酿新策

记者统计发现,近一周以来,工信部已四次调研智能制造相关情况。其中,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先是带队赴浙江绍兴调研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模式,之后又到了江苏苏州,重点调研龙头企业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区域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等。他表示,智能制造工作开展3年来,试点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先进系统解决方案,要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同时,要总结提炼地方和行业组织推进智能制造的优秀做法,通过交流合作,推进更多的区域和行业实现智能转型升级。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在近日的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全体大会上表示,2018年要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推进路径,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结合。徐东华透露,受工信部委托,正在起草智能装备制造的系统性报告。

在会上,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建议,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组织管理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共享,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集约、高效的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也表示,企业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水平和效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企业、资本追捧引来淘金热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成为制造业企业热捧的对象,也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掀起一股“淘金热”。

据刘家平介绍,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专门规划建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一批专业化园区。其中,围绕华大半导体项目、中威半导体设备项目、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项目,正在积聚相关企业,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刘冰也认为,必须以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驱动黄金行业发展。例如,未来黄金矿山的开采深度将达到1500-2000米,因此,发展高度自动化的遥控智能化采矿技术,建设无人矿山是采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跨界合作与资本活动也日益频繁。“产融结合的操作模式一个就是直接投资,另一个就是通过母基金的形势去搭建或者投资参与一些子基金或者其他基金,这样可以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项目上做更多的布局。”中国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向明在6日的产融结合的路径与发展趋势分论坛上说。据了解,该公司所管理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重点投资领域之一便是智能制造。

“我们在配套环境上推动产业和金融结合、海外中心建设,为产业拓展升级提供开放型的资源支撑。”刘家平称,目前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集资型的资金架构,横向按照园区的主要方向覆盖了15个行业,纵向按照投资的不同阶段覆盖了天使、VC、PE、并购等基金的产业,实现招商和投资的联动,吸引了一大批被投企业入主园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室主任王晓明建议,互联网转型要基于制造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他看来,制造业具有复杂性、封闭性、资产的专有性、长周期性的特点,同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有基础设施支撑、知识产权安全等问题,需要在国家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上进行协同。此外,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德国企业调研显示,一般先要经历10到15年的精益化过程,再经历10到15年的数字化过程,最后才能完成产品、技术全生命周期的转型。

收藏
评论
“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
10月18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应急管理大学(筹)举行。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郝军辉出席会议,并为“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揭牌。期待通过联盟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断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0评论2023-10-20

应急管理部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
8月26日,应急管理部在京通过视频方式举办澜湄国家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国家减灾中心、外交部亚洲司和湄公河委员会负责人出席并致辞,柬埔寨、老挝、越南等澜湄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与会,重点围绕澜湄地区多灾种监测预警政策、技术及区域合作机制等议题交流信息和分享经验。

0评论2021-09-02

黄明会见应急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集体
9月8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会见应急管理系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勉励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号召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学习,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努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评论2020-09-15

中国首家安防应急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正式启动
安防和应急产业作为预防灾害事故、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被全球各个先进发达国家所重视,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和中国,它更是社会民生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2018年仅中国的安防市场规模就达到6600亿元人民币,应急产业规模更是高达万亿,是所有高端重点产业中是增长幅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其全球市场更是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0评论2019-08-15

河北唐山:国家级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在7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上,记者获悉,唐山现有应急装备企业138家,产品涉及自然灾害、生命救护、抢险救援、个体防护等8大类、100余项,实现国家13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和服务的全覆盖,年产值达400亿元。会议期间,唐山再次签约“建筑减隔震产品研发”等12个应急装备项目,总投资达37.05亿元。

0评论2019-08-15

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6月3日下午,唐山市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工信部原党组成员郭炎炎,市长丁绣峰,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宋烜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潘利岷,市政协副主席王福艳,市“三个努力建成”专家组组长辛志纯,市政府秘书长张文明,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宋立功出席,副市长孙文仲主持活动。

0评论2019-08-14

科技防汛智能预警 运用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地出现高温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新数据统计,截至7月11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25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1万人次受灾,129.8万人次紧急安置,58.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3.4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761.4千公顷,绝收24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4亿元。

0评论2019-08-07

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开幕
在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0评论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