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福建省部分海域发生赤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于9日23时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介绍,6月7日、8日,福建泉州石狮、漳州龙海、漳浦等地发生疑似食用贻贝中毒事件。6月9日,省海洋与渔业厅针对疑似食用贻贝中毒事件,立即组织省、市两级监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监测。结果表明,漳州海域水色未见异常,但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链状裸甲藻最高细胞密度已达赤潮标准。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日前已发生赤潮,目前仍在持续。
此次漳州、泉州海域发现的赤潮生物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为福建省有记录以来,该种首次在福建海域形成赤潮。该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被贝类生物滤食后,可在贝类体内积累毒素,会引起食用者中毒反应。此次赤潮藻种密度超过赤潮基准值,并未造成水色明显异常,不易通过肉眼观测发现,在赤潮灾害中较为罕见。
据介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已于10日带队赶赴现场指导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同时要求泉州、漳州两地立即关闭赤潮发生海域的养殖生产区,加强养殖渔船管控,暂停水产品采捕作业,加强巡查,严禁赤潮周边海域水产品上市。